欢迎光临大地国石 | 担保交易,退换无忧
登录 注册 客服电话:010-64180388 微信:gswxiaotai 关于我们
奇石鉴赏(一)
发布时间:2016-05-18

六、奇石鉴赏

        什么是鉴赏?现代汉语辞典的解释是“鉴定和欣赏”。鉴定就是对优缺点进行鉴别和评定,鉴别就是辨别真伪与好坏。欣赏就是“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奇石鉴赏,就是辨别真伪,享受奇石给我们带来的喜悦,领会中的韵味(意境),进而变石德为已德,高尚人生。
       (一)赏石流派赏石活动源于我国,渊远流长。尤其在空前普及和振兴的今天,奇石鉴赏虽无定式,但仔细分析起来,有古典、现代、儒家、道家、释家、心赏、艺术、科学、综合等流派。
         1 、古典派:北宋著名藏石家米蒂(1051—1107)在对太湖石的鉴赏中,提出“瘦、漏、透、皱”的标准。瘦即体态苗条,不丰满,势态突兀;漏即多孔多穴,上下贯通;透即孔穴相通,从前视后,毫无阻隔,如同明镜;皱即多褶,纹理弯曲,凸凹不平。苏轼(1031—1101)又添了一个“丑”字,郑燮在《板桥题画兰竹》中说:“东坡曰:石文而丑。一丑字则石之千态万状,皆以此出。彼元章但知为好,而不知陋劣之中有至好也。”其实,这种观点唐代已有之,如白居易《双石》诗:“苍然两片石,厥状怪且丑。”这里将奇石的“怪”和“丑”都提出来了。白居易在《太湖石记》中还明确指出:“撮要而言,则三山五岳,百洞千壑,暇缕簇缩,尽在其中。百初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这就是“奇石是缩景艺术”的论断,对后世,尤其是对景观石的评价有重要影响。这种“瘦、漏、透、皱、怪、丑”的传统赏石观,影响中国赏石已达千年之久,并且继续发挥着它的作甩。
         2 、现代派:随着20世纪80年代奇石业在我国空前的普及和振兴,大量的新石种,如广西的红水河石、内蒙古的戈壁石、广东的黄石腊石、福建的九龙璧石等等被开发利用,建立在太湖石为主打石种上的传统观赏理论,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与时俱进,必须创新,于是诞生了“质、色、纹、形”新的赏石标准,并迅速被广大石友所接受,推广开来。古典赏石歌谣“瘦漏透皱怪丑”基本上包涵在新赏石理念的“形”中。而新的赏石理论又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在我国首部石谱一南宋杜缤所著《云林石谱》中,每个条目的石种已经基本上按着色、形、纹、质来描述,如《河洛石》:“颇多青白,有五色斑澜”《英石》:“四面峰峦耸拔,多棱角;”《玛瑙石》:“纹理旋绕如刷丝” ; 《虢石》:“其质甚软无声”等等。可以说,新的赏石理论在900多年以前就开始孕育了,只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才呱呱坠地而已。值得一提的新赏石理论中有人还加个“意”字或“韵”字,即意境或韵味,它不是石头本身所直接显现出来的特征,而是通过奇石的艺术造型或画面特征,被观赏者体味出来的一种境界和情调,这也是奇石可以与文学作品或艺术品相媲美的一个方面,是天然艺术品所固有的特征。
        3 、儒家派: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自诞生之日起,2500余年中,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中国各朝代“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基础,也是道德建设的规范,直至今日,其影响力依然是巨大的,儒家思想的意义,在孔子答子贡问中已全面表现出来,即仁、义、礼、乐、忠、信、天、地、道、德,这些高贵的品质全部可在玉(石)中找到,故提出“君子比德与玉”的号召。其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孔子在《论语》雍也篇中还提出“智者乐水公仁者乐山”的观点,孔传在《云林石谱》序言中解释道:“仁者乐山,好石乃乐山之意。”这更为石友们所津津乐道,希望好石者都能成为仁者。仁即为善,仁者才更能发掘出奇石的“真、善、美”。受儒家思想影响,许多石友在赏石中崇尚“天人合一”,化玉(石)德为己德,做人要做“比德与玉”的君子,赏石要像孔老夫子那样,赏出石之美德,并将其推而广之,成为民族之美德,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4 、道家派。道家创始人老子,即老聘,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为春秋时的思想家,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即藏书馆馆长)。孔子曾向他问礼.退隐后著《老子》,亦称《道德经》,分道经和德经两部分。《道经》开篇便说:“道可道也,非恒道也。”用“道”来说明宇宙的生成和演变,“道冲,而用元弗盈也。渊呵,拟万物之宗。”把道看作是万物生成的老祖宗,“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道经》第 25 章中明确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与《圣经》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新约圣经中《约翰福音》的开篇便是:“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这道太初与神同在,万物是籍着他造的。”如果把“道法自然”一句改作“道法神”,则老聆的观点与老约翰则是完全一致的。诚哉!老子离真理只有一步之距。这种“道法自然”,强调尊重自然,返朴归真的情结,正是赏石所应该遵循的原则,人应该改造自己,努力去适应自然,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万物皆源于道,奇石亦如是,赏石悟道,追本溯源,理所当然。
         5 、释家派:即与释迎牟尼(意为释迎族隐修者)理论有关的赏石派别。相传为公元前6—5世纪,释氏在古印度的迎毗罗卫国创立佛教。认为人生充满苦难,但经过神定修练便可以达到涅磐(超脱生死)的境界。分大乘、小乘两个教派,大乘以“大慈大悲、普渡众生”为宗旨,小乘追求不断修练,“自我解脱。”西汉末年传人我国,以印度僧人达摩祖师在少林寺“面壁九年,舍伪归真”而创立的禅宗影响最大。多数石友对佛教经典并无研究,但对“禅石”一词却是耳熟能详。
        要弄清楚什么是禅石,首先要明“禅”。禅是“禅那”的音释,意思为“静虑”,又称禅定。禅宗在中国分为两派,南宗神秀主张“渐悟”,其渴语(富含哲理的唱词)为:“身是菩提树,心是明境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有尘埃。”北宗慧能主张“顿悟”,其渴语言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佛教一传人,便被中国化了。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指出:“禅宗是披着天竺式袭装的魏晋玄学,释迹其表,老庄其实。禅宗思想,是魏晋玄学的再现,至少是受玄学的甚深影响。”“禅宗顿教,慧能是创始人,他的始祖实际是庄周,禅宗南宗的本质,是庄周思想。”我们赏石者面对奇石,颇有些静思禅定的式样,不管“渐悟”还是“顿悟”,从石中有所得便好。顾鸣塘先生在《华夏奇石》中对阐石做了界定:“所谓阐石,其实就是以阐的哲理来体会石中天理,也就是以“三昧”的哲理,作为品石的标准,主张在品石的过程中,能够“顿悟妙得”。这里指出阐是一种品石方法,贵在“顿悟妙得”(渐悟妙得亦无妨)。而不是把似佛如僧的就叫做“阐石”的简单论定,重在品味出奇石中所寓含的哲理或天理。
         6 、心石派:心石的概念是由《石友》主编阮文辉先生提出来的,在《心石相融》一文(见1997年《石友》)中指出:“玩石是追求心灵的慰籍,是以石为友,以石为师,心石相融,玩石炼石,调心、养心、修心的括动。这是它的根本,也是民族文化传统所在。”古人一直重视修心养性,管子说:“心之在体,君之位也。”荀子说:“心居中心以治五官,夫是之谓天君”。北宋邵雍说心是太极:“物莫大于天地,天地生于太极,太极即是吾心,太极所生之万化万事,即吾心之万化万事也。”南宋朱熹认为:“心者,人之知觉,主于身而应于事者也。”王夫之认为“一人之身,居要者心也。”佛学中有“三界唯心”、“平常心即佛”、“我心即佛”的说法。
        阮大师认为:这种种说法,去掉其不同色彩,可以找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认“心”为人的主宰或“君主”,人的一切都是应心而发的。所以我们的一切文化活动也就毫无例外的,都归在“心”的范畴之内。都是以调心、养心、修心为本的。而这调、这修、这养是人自身生存和修养的需要,更是社会进步的根基所在。”“没有心灵的修炼,读不懂大自然,读不懂石头。”其结论是:“心石”文化,以美石为载体,以修心养心为根本。“心”为共性,石为个性。爱石各有所钟,修心共为宗旨。用心赏石的理论一经提出,便得到许多石友拥护和响应。
         7 、艺术派;也称唯美派。尽管奇石是不是艺术品的问题在赏石界争论不休,但是以艺术眼光进行赏石的却大有人在,那就是中国的文学家、作家、诗人、画家、艺术家们。这种观点由来已久,如南北朝李渔《一家言》:“一拳代山,一勺代水” ; 唐白居易《太湖石》,“三峰具体小,应是华山孙”、“才高八九尺,势若千万寻”;宋苏轼《壶中九华》:“五岭莫愁千嶂处,九华今在一壶中”,南宋孔传《云林石谱》序:“虽一拳之多,而蕴千岩之秀;”元末明初赵孟颊《小岱岳 》 :“泰山亦一拳石多: " 明文震亨《长物志》:“一峰则太华千古,一勺则江湖万里”;明林有麟《素园石谱》自序:“虽然九洲之外,复有九洲,五岳一拳,犹可芥纳,若作是观” · 一均将奇石作为缩景艺术观之。当代画家、艺术家中的爱石者,依然如是,并将齐白石先生“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的理论引入对奇石的鉴评。美学大师王朝闻先生晚年进人石界,对赏石美学作出很大贡献。并提出“石居人外,人在石中,相击相合,创造对方”的观点。
         8 、科学派:地质矿产专业出身的奇石爱好者多持此观点,主张科学赏石。北京地质大学贾精一教授,是科学赏石的积极倡导者,将赏石的审美理论初步概括为形式美(感知美)、意境美(神韵美)及科学美等三种形式或三个阶段。“科学美是以观赏石中遗留的密码信息为依据,运用已知的和需要新开拓的有关科学(以地学为主)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阐明观赏石成因过程中的美。”(见《石友》总 17 期(概述观赏石的形式美、意境美及科学美》)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研究产生形式美的基本要素(如质、形、色、纹及矿物晶形、包体等等)的成因;其次研究观赏石中诱发赏石者形成意境美的那些固有生动具象的成因;第三、研究观赏石自然美的大致形成、发展和演化简史。并以洛阳牡丹石为例:白色长条状矿物是斜长石,是在基性岩浆温度下降至1000°—800 ℃ 时结晶出来的,聚而成“花”构成斑晶。当温度下降至800℃ 以下,压力也随之减少,黑色的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富含镁铁的矿物快速结晶,颗粒细小或为隐晶质,称为基质,将斜长石斑晶包裹起来,从而岩浆冷凝成浅成基岩岩脉,岩石名称叫辉绿纷岩。
        产于洛阳地区,该地以牡丹名扬天下,故名牡丹石。有的石友认为,这样一解释就破坏了奇石的神秘性,减少了吸引人的魅力。其实不然,读者不因知道了曹雪芹如何写作《红楼梦》而淡摸了对书中主人公的热爱,也不会因为看到了齐白石如何作画而不喜欢他的绘画精品。相反,了解得越多,爱得越深,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才能爱得明白、爱得踏实、爱得彻底。
         9 、综合派:不受任何观念的束缚,自由自在,我行我素,也可称为自由派。吸取各家之精华,为我所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方为赏石大家。水无定势,方为活永,文无八股,活拨清新。洋洋万言,读者过瘾,小小百言,也有精品。只要言之有物,透析奇石之灵魂,皆为好文章。
       (二)奇石鉴赏
         奇石鉴赏是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从形到意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当然,也不排除“顿悟妙得”的灵感赏石,但对多数赏石者来说,还是“渐悟妙得”的悟性赏石更为实在,比较可靠。得来不易,印象深刻,享受长久。赏石的步骤大致可以分为观石、读石、品石、悟石四个阶段。

热门文章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1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11 科普小知识
客服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