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大地国石 | 担保交易,退换无忧
登录 注册 客服电话:010-64180388 微信:gswxiaotai 关于我们
刘谏--浅谈中国四大名玉的成因(上篇)
发布时间:2016-05-18

浅谈中国四大名玉的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类型

刘谏  魏静文

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总公司


自古以来,东方人就对玉石情有独钟。“君子比德如玉”。古人将玉人格化为品德、权力和财富的象征,玉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玉石更是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和青睐。为了满足广大爱好者的好奇和需要,笔者就中国四大名玉的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类型进行一一介绍。


中国四大名玉,是指新疆和田的“和田玉”、河南南阳的“独山玉”、辽宁岫岩的“岫玉”以及湖北郧县等地产出的“绿松石”。


1.和田玉

1.1 和田玉的定义及分布


和田玉,古称“昆山之玉”、“塞山之玉”或“钟山之玉”,其色泽美丽,温润光洁,质地坚韧,被公认为世界软玉之首。


和田玉因产于新疆和田(古称于阗)而得名。根据相关地质学研究成果,和田玉被定义为产于中国新疆境内的昆仑山-阿尔金山一带,由白云石大理岩与中酸性岩浆岩接触交代而成,包括了以白玉为代表的其它诸如青白玉、青玉、墨玉及碧玉等多品种软玉系列。



新疆和田地区软玉的原生矿床主要分布于塔里木盆地南缘之昆仑山脉,西起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之东的安大力塔格及阿拉孜山经和田地区南部的桑株塔格、铁克里克塔格、柳什塔格,东至且末县南阿尔金山北翼的肃拉穆宁塔格,成矿带断续长达 1100 多公里。


1.2 和田玉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1.2.1 和田玉的地质特征


和田玉主要由针状、纤维状、柱状和毛发状的细晶和隐晶质结构透闪石组成。其中白玉、青白玉、青玉和碧玉的闪石含量基本相同,占 95%-99%以上,其余还含有一些诸如辉石、磷灰石和褐铁矿等的矿物。其摩氏硬度为 6.0-6.5。


和田玉颜色以白色和青色为基调,色调比较均匀。有些和田玉局部可见皮色,皮色色调多为褐色。古玉有的浸色后表面也成褐红色,但浸色的常不均匀,色泽较深。和田玉质纯,杂质极少,最常见的杂质为铁质和石墨。


1.2.2 和田玉的矿床成因


和田玉的形成条件极其严格,成矿不易,它与超镁铁岩闪石玉和蛇纹石玉均不同。超镁铁岩闪石玉,如玛纳斯玉、加拿大玉、新西兰玉等,产在超镁铁岩及其接触带,是交代作用形成,分布较为广泛。


和田玉的形成可追溯于 2.5 亿年前的华力西期,尤其是华力西中晚期,在温度 300-450℃,压力 0.2-1.0 千巴的条件下,由中酸性侵入岩侵蚀交代白云石大理岩而形成的,成因为接触交代。它的成矿主要受围岩、侵入岩、构造等三大因素控制。



(1)围岩:为白云石大理岩,这是由元古代海相沉积的镁质石灰岩或灰质白云岩经区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和田玉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其钙镁质的来源是围岩,白云石大理岩具备这一条件。其化学成分为:MgO 20.79%,CaO 30.21%。在和田玉矿床中,如成矿围岩为白云石大理岩,则矿体规模较大;如为白云质大理岩,则矿体规模小;在方解石大理岩中没有和田玉矿。白云石大理岩的产状也非常重要,成矿的白云石大理岩往往是透镜体或捕掳体,而厚层状白云石大理岩往往不利于成矿。


(2)侵入岩:岩浆及热液对和田玉形成有重要作用,硅、水均来自于岩浆及热液。成矿有关的侵入岩,据和田玉矿床研究,其特点是:


①约三分之二为花岗闪长岩-闪长岩,三分之一为花岗岩。

②成玉最主要的是层状小岩脉,其长十几米,宽几米,而大的侵入体仅与成矿有空间关系。

③侵入岩的 FeO 含量与玉品种有关,一般来说 FeO 含量低,有利于形成白玉。如阿拉玛斯矿床中,花岗闪长岩 FeO 含量为 0.3%,大大低于中国花岗闪长岩平均值,形成了白玉。


(3)构造:这是成矿的重要条件,主要是断裂构造。大的断裂带控制大的侵入体的分布,支断裂与矿化带分布有关,而成玉最佳的构造面是侵入体接触带、岩层层面、断裂剪切面的“三位一体”重合面。


和田玉矿床主要是变质矿床,除考虑上述构造、围岩、岩浆外,还应重视成矿温度、深度、压力及变质流体等因素,它是和田玉成玉过程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和动力学因素。


2.独山玉

2.1 独山玉的特点及分布


独山玉是我国特有的玉矿种之一,是仅次于新疆和田玉的中国第二大名玉。因产于河南南阳北郊独山而得名。其色泽鲜艳,浓淡兼备,白如羊脂,绿如翠鸟,质地细腻,透明度及光泽好,摩氏硬度 6.0 左右,微透明—半透明,部分玉料质地与翡翠相似,有“东方翡翠”之称。


独山玉通常由 2-3 种以上色调组成多色玉,色彩丰富,又有“多色玉料之称”。各种色调的玉,大致呈平行带状分布,自脉壁向脉中心依次由淡—浓—淡的渐变过渡。其颜色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玉石中含有微量显色矿物阳起石、透辉石、次闪石、铬云母、黑云母以及 Cr3+、Fe3+、Fe2+、Ti3+等色素离子所致;独山玉根据其颜色又可划分为白独玉、绿独玉、紫独玉、黄独玉和杂色玉等。



独山玉矿区主要分布于中朝板块和杨子板块之间的接触地带—秦岭造山带东段南支,南阳盆地北缘;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


2.2 独山玉的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2.2.1 独山玉的矿床地质特征


独山玉矿区出露的基岩主要为加里东期独山岩体,其玉矿主要赋存于次闪石化中粗粒辉长岩和斜长岩体中,在糜棱岩,糜棱岩化辉长岩中则少见;岩石受应力作用普遍具碎裂结构,矿物破损重结晶现象明显,次闪石部分呈针状、放射状集合体。


独山玉矿脉主要呈脉状产出,脉状矿体比例大于 80%,少数呈透镜状或其它形状。厚度 0.1-1m,最厚 2m 左右,玉脉的长度最大可达 20m。玉脉的走向大部分与山体走向相同。


独山玉玉脉常沿辉石岩及斜长岩中张力裂隙或断层分布,以充填为主,交代为辅,与围岩界线十分清楚,成单脉状、树根状、交错网脉状、块状、对称条带状、平行条带状及交代残留构造等。



2.2.2 矿床成因分析


独山玉的主要矿物是钙长石、黝帘石和拉长石,其它还有铬白云母、透闪石、黑云母、阳起石等。其矿床形成主要是由于斜长岩浆期后热液在温度 350-430℃及低压下充填交代辉长岩和斜长岩裂隙沉淀而成,应属高—中温热液矿床。


独山玉矿床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岩浆分异作用、动力变质作用、热液蚀变作用;


(1)岩浆分异作用太古代,中超板块和扬子板块尚未拼合,地壳较薄,任何轻微的搅动都可能使地幔以底辟形式上升,当上升到一定深度,底辟发生 5%部分熔融,当时封闭的环境使得底辟沿绝热线上升形成超基性岩浆,该岩浆再薄地壳深断裂下直接从海底喷发形成科马提岩。


辉石岩、斜长岩形成于古生代以前,属于蛇绿岩套的一部分。早古生代末,中超板块和扬子板块发生碰撞,海洋中已沉淀大量沉积物,壳层加厚,大量底辟上升,当底辟上升到深度约 150km,部分熔融程度达 30%的玄武岩浆,在开放系统中沿非绝热线上升,由于粘度大,堵塞岩浆上升通道,从而形成上部岩浆房,又进一步分异为辉石、辉长岩浆及斜长岩浆。在岩浆后期,由于结晶分异,成分基本与斜长石相同的岩浆在同期构造裂隙中充填结晶,形成斜长岩脉;


(2)动力变质作用:独山玉矿区主要位于中朝板块和杨子板块之间的接触地带,长期的构造运动,尤其是后期的动力作用使岩石糜棱岩化、碎裂,为热液活动提供了通道和滞留空间;


(3)热液蚀变作用:构造带两侧的斜长岩脉在热液作用下发生矿物蚀变、重结晶而成矿。其中早期侵入的辉长岩在蚀变作用下形成次闪石化辉长岩和变辉长岩,为独山玉主要的成矿母岩。此外,由于热液从围岩及围岩蚀变过程中吸收Ca2+,Cr3+,Fe2+,Ti2+离子,玉石颜色从无色到翠绿,再到紫色。所以,独山玉矿床是多重地质作用下的复成因矿床。


3.岫玉

3.1 岫玉的特点及分布


辽宁岫岩县是我国著名的岫玉之乡。岫玉是我国蛇纹石玉的著名品种之一,其质地坚实而温润,细腻而圆润,晶莹剔透,是玉雕业的好原料。岫玉主要由叶蛇纹石组成,其次还含有一定量的滑石、透闪石、白云石、菱铁矿等,并偶见有斜绿泥石。


岫玉的颜色多种多样(见下表),其中以绿色为主。其颜色的深浅主要取决于 Fe2O3、FeO 的含量及 Fe2O3/FeO 值,绿色、油青色是由 FeO 所致,FeO 含量越高,绿色越浓,红色、棕色主要由 Fe2O3 所致,Fe2O3 含量越高,颜色越红棕。


下半部分请查看下篇文章


热门文章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1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11 科普小知识
客服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