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大地国石 | 担保交易,退换无忧
登录 注册 客服电话:010-64180388 微信:gswxiaotai 关于我们
灵璧石概说(一)
发布时间:2016-05-18

 灵璧石名

        自从灵璧石走进商周王宫,发启“金声玉振”第一音,至今,围绕它已经形成了一种绵延数千年的文化,单就灵璧石的称谓,就有不下10种说法。这其中,有历史的原因,分类标准的不一,审视角度的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争鸣局面可喜。
        关于灵璧石名称的界定,目前主要有4种说法:1、灵璧石是灵璧石(观赏石),磐石是磐石(石材),这是功能和史段划分,因为宋代之前灵璧以磐石、磐石制品闻名,“灵璧沐石”3字多出于宋及宋代以后的文献、石谱;2、行政区划界定,即产在灵璧县境内的所有奇石都称灵璧石;3、自然地理界定,凡与原产地灵璧石一脉相承、质地等方面相同或极其妞相近的奇石,都称为灵璧石;4、政府规章的界定,按照宿州市政府于2004年6月通过的《灵璧石资源管理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产于灵璧县以及与之交界的埇桥区、泗县等地的各类奇石,统称灵璧石。
        在此,我们不“囗唐贬宋”,按约定俗成,综合自然地理、行政区划、质地成因等因素,取广义通俗表述:灵璧石,泛指主产于安徽宿州市灵璧县的奇石,它位列中国四大名石之首,以磐石和孤块观赏石闻名于世。
        灵璧石,傍于山,藏于土,非人工所为,而是自然天成的准艺术品,所以,就灵璧石所在地理区域、土层变化、山系走向,决定了灵璧县是灵璧石主产地,但又不能排除灵璧石在周边县市的“零星扩散分布”。
                                    灵璧石产地历史沿革

        灵璧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隶属于安徽省宿州市,辖19个乡镇,总人口119万。
        历史上,由于灵璧的归属关系变迁,也造成了后来赏石界对灵璧石称谓、产地的混乱。如称灵璧石是“江南第一石”的磐石类灵璧石种(《观赏石基础教程》 第39页第7行,2005年1月,上海大学出版社)。也有把灵璧石称为“徐州灵璧石”“泗洪灵璧石”“河南灵璧石”,等等。为了厘清历代文献、石谱、诗文对灵璧石的记载,更好地感悟灵璧石文化的丰富内涵,在此,我们综合古籍、史志,回望下灵璧的历史沿革:
        3000年前,灵璧地区处于古泅水之中,成书于3000年前的《尚书·禹贡》称灵璧磐石山为“浮磐”或“泗滨浮磐”。尧时,灵璧属夏邱;夏禹时灵璧属徐州;春秋时期,初为徐子国,吴灭徐为宋地,及魏、齐、楚共灭宋,地属楚,灵璧属楚东境。
        秦属泗水郡。秦并灭六国,改天下为36郡,灵璧属于泗水郡。
楚汉相争,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西楚中心为彭城,灵璧与彭城接壤,灵璧属于西楚;汉时分属洨、虹、谷阳、符离、夏丘、下邳诸县领辖;三国属魏之下邳;西晋属沛国;东晋属阳平郡:南北朝,改阳平郡为谷阳郡,又置连城、高昌二县,本县南郊隶属连城县;隋,初属彭城郡,后改属下那郡;唐初属谷阳县,隶属徐州。后分属虹、蕲两县。
        唐元和四年(809年)置宿州,灵璧部分区域属宿州,隶属河南道;五代十国,灵璧县分属宿州、泗州之地。五代 (907—960年)灵璧属宿州、泗州。
        北宋元枯元年(1086年)析虹县零壁镇置零壁县,属宿州,隶淮南东路;七月复为镇;元祐七年(1093年)二月复为县。徽宗政和七年(1170年)改零壁为灵璧。建炎后没于金。
        元初复立灵璧县,属宿州,隶属河南归德府。至元四年 (1267年)改属泗州;十七年复属宿州。元初(1279年)复立灵璧县属河南归德府宿州所辖。《元史·地理志 》:宿州属于归德府。宿州所管领之县有四:临涣、蕲、灵璧、符离。至元二年(1280年)灵璧入泗州。十七年又属宿州。
        明初属宿州,洪武四年(1371年),宿州改属临濠府;六年属中立府;七年属中书省凤阳府;后属凤阳府,直属南京。
        清初沿明制。顺治二年(1645年)改属江南省凤阳府;康熙六年(1667年)改属安徽省,先后属凤阳府、凤颖六泗道管辖。
        辛亥革命,州府取消改称县,灵璧直属安徽省政府,民国六年(1917年)属淮泗道。民国二十年(1931年)并归泗县专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灵璧县属皖北行署宿县专区。1952年4月12日改属安徽省宿县专区,1956年1月12日改属安徽省蚌埠专区1961年4月13日,蚌埠专区划为滁县、宿县专区,属宿县专区。1971年3月29日,宿县专区改名为宿县地区。1972年2月,宿县地区改名为宿县地区行政公署,本县属宿县地区行政公署。 1998年10月,撤宿县地区行政公署,设省辖宿州市,灵璧县隶属宿州市。
                                          灵璧石产地

        灵璧县地处安徽省东北部淮北平原,地势低平,呈西北东南倾斜。东连泗县,南界蚌埠市固镇县,北与江苏唯宁县、铜山县毗邻。东西宽约25公里,南北长约75公里,面积2054平方公里。
        地质特征。灵璧石主产于震旦系地层,灵璧县境内在晚元古代震旦纪期间,经过吕梁构造运动,海水漫及境内,使灵璧成为一片浅海的海滨。这个时期,原生藻类植物大量繁殖生长,形成礁体,在海相沉积作用下,发育成为今各类灵璧石矿体。在震旦系构造上沉积并形成了震旦系——奥陶系的碳酸盐岩石。进入古生代,经过加里东构造运动,地壳抬升为陆地,后经过华力西构造运动,又下沉为浅海潟湖,直至中生代,经印支构造运动后,灵璧一带才又隆起为陆地,海水从此销声匿迹。同时,在印支构造运动期间,灵璧境内地层发生了褶皱和断裂,在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又发生了燕山构造运动,伴有火山岩喷发活动,出现了岩浆岩地质。进入新生代,在石灰岩溶蚀地区沉积了第三纪地层。近900万年,形成了第四纪冲积平原地层。
        地层特征。灵璧县处于华北地层内之淮河地层分区,淮北小区。灵璧县境内发育的地层,震旦系地层约1400平方公里,白垩系地层约有400平方公里;侏罗系地层约有150平方公里;下第二系地层约有70平方公里;岩浆岩和上第二系地层约有34平方公里,上述地层多数隐伏于第四系之下,少数零星出露在低山斤陵的剥蚀残丘处。
        地貌特征。灵璧县地势低平,地形为西北高东南低。海拔27—18.5米,一般多在20米左右,地貌特征为“大平小不平”,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89.6%。南部沱河、新汁河流域地势低平;北部安河流域和中部滩河流域地势稍高,地形微坡;古沛河堤两侧为带状高岭。境内主要山丘属低山丘陵和剥蚀残山,属淮阳山系,徐淮山脉余脉。主要山峰有54座,海拔超过100米的有24座,最高峰为下楼镇西部的灵觉山,海拔159.7米。
        灵璧石多产于灵璧山地土层中,其产区可分三大块:
        其一:经渔沟镇、朝阳镇为中心划出个产石圈。总面积约为190平方公里,为灵璧馨石产地和灵璧石其他品种的主产区。
        其二:经下楼镇的灵山为起点向西至张楼,向南至张山,向东至罗蛛山,再向北至灵山,产石区约90平方公里。此范围内东部为灵璧县,西半部分为埇桥区。这一产区内产碧石、莲花石、黄色木纹石、乐石等。
        其三:以灵城为中心,北部凤凰山、馍馍山;向东8公里有三注山;西南20公里有大山。产大中型园林石及青灰石灰岩、菜玉石等

热门文章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1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11 科普小知识
客服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