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大地国石 | 担保交易,退换无忧
登录 注册 客服电话:010-64180388 微信:gswxiaotai 关于我们
宿州赏石文论(一)
发布时间:2016-05-18

1、灵璧张氏园亭记
                                                                宋·苏东坡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破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璧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藉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璧,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己。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汁、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践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怡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2、灵璧石歌为方岩王侍郎作
                                                         宋·戴复古

                                 灵璧一峰天下奇,体势雄伟身巍巍,
                                 巨灵怒拗天柱掷。平地苍龙骤首尾,
                                 两片黑云腰夹之。声如青铜色碧玉,
                                 秀润四时岚翠湿。乾坤所宝落世间,
                                 鬼神上诉天公泣。谓有非常人,
                                 致此非常物。可磨研贼剑,
                                 可倚击奸纷。可祝不老年。
                                 可比至刚德。自从突兀在眼前,
                                 溪山日夜生颜色。君不见杭州风流白使君,
                                 雅爱天竺双云恨。又不见奇章公家太湖碧,
                                 高下品题分甲乙。二公名与石不磨,
                                 今到方岩有灵璧。我来欲作灵璧歌,
                                 击石一唱三摩掌。秋风萧萧淮水波,
                                 中分南北横干戈。胡尘埋没汉山河,
                                 泗滨灵璧今如何。安得此石来岩阿,
                                 郁然盘礴中原气,对此令人感慨多。

 


                                               3、灵璧石考
                                                     明 · 王守谦

       石之堪作玩者,吾灵璧石称最。谓其峰峦洞穴,浑然天成;骨秀色黝,叩之有声。按谱有形如蟠蟾、如菡萏、如卧牛者,又有卧沙而起峰者,甚有尽天划神镂之巧者。总之,万石万局,于深山中掘之乃得,不知系何时发坑。弟考之载籍,宋以前未闻有灵璧石。
        按:携李项氏有灵璧石一座,长二尺许,色青润,声亦洽然。背有黄沙文,一带峰峦皆隽。下金填刻字云:宣和元年三月朔日御制书。其下押一字。又大衍库有灵壁小峰,长仅五六寸,玲珑秀润,所谓胡桃玉色。徽宗御书八字刻于峰旁,云: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略无刻琢之形。
观此,则灵璧石始见于宋,曾为至尊之宝,其品可知矣。自米颠酷嗜而声价益重,其为杨次公攫去者,乃所谓天划神镂之巧者也。
        后得李后主所宝之“灵璧研山”,径长逾尺,前耸三十六峰,高者为华盖峰。其参差错落者为“月岩”,为“玉笋” , 为“方坛”,为“上洞”,为“翠峦”。又有下洞,三折而通上洞。中有“龙池”,遇天欲雨则津,滴水少许在池内,则经旬小燥。米老甚珍之。及归丹阳也,爱甘露寺下并江一古基。多群木,唐晋人所居,则苏氏之宅也。时米欲得宅,而苏凯得研。于是竞相易。米后号“海岳庵”者是已。公终惋惜,乃云:“此石一入渠手,不得再见。”每同交友往观,亦不出示,绍彭公真忍人也。
        苏东坡画丑石风竹,易得张氏灵璧石一株,具有四面,如麋鹿宛颈状,后载归阳羡;赵松雪有灵璧石“香山”一座,下刻“云根”二字;又一石,其大如拳,峰峦皆五列,公名之“五老峰”,手抓之抚之亦有声。此皆得之本子上者也。
        余在南中,曾见一灵璧石,长仅数寸,十二峰参差突起,毫无雕琢;又一石,天生双蟠璃,结中有小水池,如钱许大其黑如漆,间有细白纹如玉,叩之声汾然。此天下所无而灵璧独有。偶一有之,而绝不复出,良不可解,然余犹及一见耳。又见如卧牛者,想亦宋元旧物流传人间者矣。
国朝垂二百六十余年,寥寥无闻。即问之土著者,亦竟不知灵璧石为何物。及万历己酉,南台侍御蜻山鸿帆张公,访此石甚殷,好事者乃于磐石山涧壑中,乘雨后觅之。稍稍见一二。于是习兹山者,凡牧竖樵子,莫不求石。有力者遂发坑取之,而石渐出矣。
        岁庚申,痒师吴兴长组先生、天中浚源先生,亲往采石。而君侯竟陵别凤藻先生单骑往视之,金称南宫之后,再睹此举,亦稍稍获有佳者。其人情好尚之极,即山灵亦终秘其珍,遂为此石之中兴与。此后,掘石者日益伙,苏人所爱,善价买,舟载去。一入灵境,莫不侈口谈石。突然风尚,良可骇异。走南中贩石者,踵相接,而佳者顿减。虽观有峰峦洞穴,而青润有声者,亦取狂猖之意。求所谓“研山”“蟠璃”与“尽天划神镂’,之巧者,则绝不可复得矣。盖物之尤者,多见于始出时,而其后渐销落也。端溪下岩,发于宋而竭于宋。安知今日之石,不复为厂陵散乎?
        海内王元美之“抵园”,董玄宰之“戏鸿堂”,朱兰隅之“柳浪居”,米友石之“勺园”,王伯毅之“南有堂”,曾莲生之“香醉居”,刘际明之“悟石斋”,刘人龙之“梦觉轩”,彭政之之“音室”,清玩充斥,而皆以灵璧石作供,果得未曾有乎?而诸公之韵,固均足以献之矣。
       独喜吾邑刘节斋先生,其别业“观音阁”前石,径数尺,嵌空玲珑,色极青润,先生钟爱之。令此石旦暮闻钟磐声,且与苍松碧梧相依傍,则其情怡,其神往,片石堪共语,其在斯乎?或云:此系张氏园旧物,然竞非新坑石也。
        篙按:凤竹王先生,古道君子,著述颇丰。此考从《爽言集》中搜出,读之风尚可骇。较竖求石及诸公之韵,足以献之,不觉叹服。知此老胞中非徒赏石者也。末段逗.点元美、玄宰诸先生,真堪顽石.氨头。可见非此辈,则牧竖樵夫与南中贩石者而已,奚取焉?
(清·吴篙  顾勤墉《灵璧县志》)

                                      4、灵璧石丛谭

                                                            孙淮滨

       中国是世界赏石文化的发祥地,而最旱见诸典籍的则是《尚书·禹贡》中“泗滨浮磐”的记载。“泗滨浮磐”,是灵璧县渔沟镇磐石山之磐石在古代的命名。现在磐山俨然在目,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灵璧磐石远在 3000 年前就已经被确认为制磐的最桂石料,并且被开采和利用,1950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虎纹石磐”就是实物的佐证这面“虎纹石磐”横长84厘米,纵高42厘米,厚2.5厘米,上面以刻有虎纹装饰图案而名之。此磐出十于一座殷王陵大墓中,专家认为此件原是殷王室使用的典礼重器,并且确认为灵璧磐石所造。“虎纹石磐”现为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被列为国宝,载入我国第一部专家撰述国宝鉴赏读物的《国宝大观》中。国家邮电部曾印制邮票发行纪念。
        磐在我国古代被奉为尊贵而神圣的乐器,专为皇帝举行国事庆典、宗庙祭祀及宫廷宴享等礼仪活动之用,皇族国戚均不得私造私藏,否则便以潜越罪惩处。相传出身于没落贵族的孔子喜欢磐乐,就曾经有人无中生有地嫁祸于他,说孔子家中私藏编磐。但是到了汉朝,孔子被尊为圣人后,却又传出来与上述相同的故事。这则故事载于《汉书》,故事大意是:鲁恭王想扩建王宫,意欲把孔子旧宅扩建在内,于是尊孔的儒家弟子急忙跑出来散布谣言,说孔府内磐乐悠扬,这是孔子“神灵显圣”了。鲁恭王听了果然害怕,从此打消了兼并孔府的念头。两个故事虽同样无中生有说孔子家中藏磐,前者则为膺越行为,后者孔子却被尊为圣人,这都折射出“磐”在古代的神秘色彩。
        磐声乃天籁之音,为天子所独享专用,它占据着上层建筑领域里的尊贵地位。磐在我国古代皇权显贵圈层内和儒家思想领域里被视为“国器”和“圣物”,是天子御前和圣贤府第的圣洁灵物,它被笼罩一层至高无上、尊贵而神圣的色彩。到了春秋时期,磐的神化被逐渐削弱,打破了磐为天子独享专用的旧制,这时崇尚儒家思想的文人叹为“礼崩乐坏”。灵璧磐山之磐石已辉煌灼烁3000年,而出产于石磐山之“灵璧石”,因与“泗滨浮磐”同山同质,如同一对孪生姊弟,也备受追寻古风之帝王贵族和儒家文人的钟爱,被赋予中国赏石的正统伦理观,成为修身养性的灵物和文房赏石的主流。这一点是灵璧石文化的品位使然,岂止是“瘦、透、漏、皱、响”而己。这一论点,不仅为我国国内赏石界所认同,其在国外亦为资深学者所赞同。远在美国的著名学者、石文化研究者休斯在他所撰写的《灵璧论丛》中写道:“灵璧石自宋代被认作磐的制作材料以来,便获得了道德和精神上的正统地位。”中国著名学者、赏石大家丁文父先生在文章中阐扬《灵璧论丛》“是迄今为止有关灵璧石历史最完备的论文”。20世纪以来,对灵璧石的收藏鉴赏和学术研究已经成为国际性的文化学术活动,对灵璧石的收藏与鉴赏逐渐成为国际赏石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内容。

                                     灵璧石文化多元一体

        我国古代对灵璧石的收藏与鉴赏是一种中国文人式的风雅文化,直接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意识的融入与渗透,它在衍化过程中,又兼受儒、释、道诸多文化源流的影响,文化内涵不断扩展,魅力不断增强,尤为更多的文人士大夫所热爱、所倡导、所习尚、所传播,以之作为个文人的外在标志。同时也为一般平民所效仿、所爱好、所迷醉,逐渐赋予灵璧石更多的文化内涵,具有伦理、道德、宗教、哲理、美学上的诸多功能。儒家思想认为,灵璧石之坚贞是德操的规范,这是文人爱石、赏石的文化精髓和精神所在。对于石之坚贞,孔子用以“比德”,籍喻“仁者”。《易经》曰:“介于石”“以中正”。《吕氏春秋》誊其“石可磨也而不可夺坚”。这些都是文人爱石、尊石、供石、敬石的经典论断。灵璧石硬度在莫氏4—6之间,高于其他传统供石。灵璧石质地坚贞,肌理填密,因之,自古以来为赏石界称道和推崇。道家耽乐山水,陶醉自然,崇尚静观哲学,认为人的良好德行、丰富知识的获得都仰赖于“虚静”,在静幽清虚的环境中修身养性,排除外界干扰,才能达天地之胜,使人变得聪颖睿智,秀毓人杰。道教心理以山形多洞之石象征“洞天福地”,看作是理想世界中“仙境”的幻化。灵璧石素以山形多洞称奇,苏州静思园中一座巨型灵璧石“庆云峰”,孔洞密布,通体计有洞穴1636个,委婉贯通,洞洞相连,玲珑剔透,莫穷其变,可谓园林石孔洞之最。“江南园林三大名石”之的上海豫园之“玉玲珑”,曾因洞多名世,被清代文人王孟挑赞誉为“万窍灵通,是石中异宝”。其实“玉玲珑”孔洞只有72个,无可与灵璧石庆云峰匹铸。佛家认为石性沉静,清净之极,让赏石者以是直入心性。佛家认为赏石的内核是“禅”,它蕴含着朴初本善的禅宗心意。灵璧石来自悠远的洪荒,引发人们的思古之幽情;灵璧石的野逸淡远,触发士人的归隐之心;灵璧石体的永恒,是对氏寿的象征与寄寓:灵璧石的众多有益元素,被视为造福济世的远古灵物;灵璧石的天籁妙音,为儒、释、道所共鸣。“声如青铜色碧玉”的灵璧石一直为赏石界叹为观止。

                                 灵璧石的体势大小兼精

        观赏石的体量有大有小,尺长寸短,各有奇趣。但在同一石种中大小兼精者实为鲜有。在观赏石族类中,有的石种仅有纤株小块,虽具小巧玲珑之态,而无轩昂傲岸之气;有的石种特具体大形伟之概,若求之小型供石,则意蕴索然。灵璧石叫谓大小兼精,异彩纷呈。
        中国自然山川,历来是隐逸之士的闲居乐土,超拔尘俗的嵘峨山石常使人们易入玄想的山林妙境。一些文人雅士从山水情思的景象之美中移情于石,从而对具有山水之象的奇峰巨石执著追求。灵璧石多有体态硕大而气势磅礴之石,自古以来常被选作园林缀景。宋徽宗建艮岳时,灵璧石在强征之列。宋人张误《艮岳记》 记述宋徽宗开采灵璧巨石的情况:“调民搜岩剔薮,断山辈石。力不致者,百训以出之。”宋王世清《挥座录》载:“宋政和间建艮岳,奇花异石来自东南,不可名状。灵璧贡一巨石,高二十余尺,周回称,是舟载至京师,毁水关以入,千夫囗之不动。”宋祖秀《华阳宫记》载:“灵璧之石,雄拔峭峙,功夺天造。石皆激怒抵触,若跟若啮,牙角日鼻,首尾爪距,千态万状,惮奇尽怪。”“置于华春堂者曰:‘玉京独秀太平岩’,置于绿萼华堂者曰:‘庆石万态奇峰’。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胜,于斯尽矣。”宋徽宗选择灵璧石之巨石特峰,是借石体高大伟岸的意境,象征着皇权的“威高齐天”。这是大型观赏石抽象的意蕴精神和深邃的文化内涵。
         我国隋唐时代,赏石文化已较繁荣,众多的文人墨客积极参与搜求,除较大的奇石用于庭院和园林点缀之外,又将小而奇者作为案头清供。天然奇石的登堂入室,更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开创了中国赏石文化的新模式。宋明以来,中国文人高十,痴迷于小品石的鉴藏与把玩。他们一生劳作,大半蛰居书斋,无不把文房用品视若生命密友。他们雅怀高寄,以造化为灵,扬弃人工,崇尚自然山石。研山、砚屏、笔格、镇纸之属,多假于灵璧石小品。把天然石融入文房用具,或随手把玩,或陈设观赏,为书斋平添自然野趣,体现人类文化与大自然的高度亲和。灵璧石小品把文人士大夫的情趣表达得回肠荡气。灵璧石小品明珠,历代专著多有记载。如明代屠隆在《文房器具笺》中写道:“大率研山之石,以灵璧、英石为佳,他石纹片粗大,绝无小样曲折兀峰,森耸峰峦者。”清人谢堃《金玉琐碎》云:“英石壮观,若制研山,陈设文房者,转不若灵璧石为佳耳。盖石被法若画,峰峦碾诃,无不毕肖。如将乐所产,燕山所产,皆有奇趣,竟不如灵璧石称最。”宋代书画家米芾与灵璧石有着不解之缘,他一生收藏了很多灵璧石小品《天府广记》《素园石谱》《古今谈概·癖嗜部》等多部古籍里都记载着这样一个风趣的故事:米芾任涟水郡守,地近灵璧,常到灵璧去搜求灵璧石。积年累月,蓄石甚多,一一品第,终日耽玩。杨次公杰为察使,得知米芾终日玩石不理郡事,专程去涟训责米芾。及至,米于袖中取出一石,嵌空玲珑,峰峦洞壑皆具,色极青润,在杨次公面前宛转反复展示,并说:“如此石安得不爱?”杨殊不顾;于是,米芾将石纳于袖中,又出一石,叠峰层峦,奇巧更胜,杨虽然动心,又佯作不顾,米又纳于袖中;米芾又换一石,尽天划神镂之巧,在杨察使面前宛转展示,说:“如此石安得不爱?”杨惊见之下,忏然心动,跃身趋前,急就米手攫得之,说:“此石非独公爱,我亦爱之。”说罢,携石登车径去。灵璧小品石,巧小隽逸,囊袖堪携,几案可设,人见人爱,爱必藏之,藏必珍之。杨次公往涟去批评米芾嗜石,但却因灵璧石风姿绍美,结果还是在妙造绝伦的灵璧石面前,暴露了他掩饰的欲望。这岂不是灵璧石的魅力使然《铁围山从谈》《素园石谱》都记载着一块灵璧名石——“灵璧研山”。这尊灵璧研山,广不盈尺,前耸36峰,皆大如手指。高者名华盖峰,参差错落者为方坛,为月岩,为玉笋......各有其名。又有下洞三折而通上洞,左右则引两阜坡陀,中凿为砚,天雨则润。原为南唐后主李煌之宝,南唐国破,流传人间,后为米芾所得,甚为宝爱。曾作《研山铭》并书之,文曰:“五色水,浮昆仑,潭在顶,出黑云,挂龙怪,烁电痕。卜震霆,泽厚坤。极变化,阖道门。”后米芾去丹阳卜宅,路过镇江,时苏仲容有甘露寺下临江一处古建筑,群木从秀,晋唐名士多居之。米芾看了久久小忍离去,而苏仲容对米芾所藏之“灵璧研山”亦爱不释手。当时王彦昭待郎兄弟为之和会,于是竞相易。及至物宅两交,米却又叹惋不已。米后定居镇江,称此居为“海岳庵”。一块灵璧石小品,传为千占佳话。

热门文章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1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11 科普小知识
客服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