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大地国石 | 担保交易,退换无忧
登录 注册 客服电话:010-64180388 微信:gswxiaotai 关于我们
张一兵:为奇石是自然景观正名
发布时间:2017-01-04

导读:本文将以常识和理性,而非名人论断或引经据典,来分析论证“奇石是天然艺术品”这一伪命题。目的是还原奇石的本来属性,纠正赏石界深陷的认识谬误,为赏石这一淳朴的追求呐喊,促赏石事业走出误区,让赏石文化更加璀璨夺目。

奇石这一约定俗成的名称,一直被人们执着地使用着,为便于论述,本文也将沿用。对奇石究竟是什么这个令人纠结的问题,赏石界经过多年无休止的争论和对艺术概念的偏爱情结,通过自上而下的舆论导向,多数人逐渐形成一种共识,即认为奇石是天然艺术品。对此,笔者一直不能认同。此前考虑到,既然这种认识已成为赏石界多数人笃信的共识,也就不再试图去做抗争,甚至在为《石界》写文章时,还违心做过不同程度的附和。

224b284汉堡 黄蜡石 22*11*9

鉴于奇石属性这一问题,至今未解决好。所以,笔者决意改变态度,来做一次抗争。本文将以常识和理性,而非名人论断或引经据典,来分析论证“奇石是天然艺术品”这一伪命题。目的是还原奇石的真实属性,纠正赏石界深陷的认识谬误,为赏石这一淳朴的追求呐喊,促赏石事业走出误区,让赏石文化更加璀璨夺目。笔者对“奇石是天然艺术品”所持的否定观点,基于以下六方面认识:

一、从未停息争论的命题

不久前,赏石界主流媒体《石界》微信公众号的舆论平台,因辩论不同观点,又引发奇石是不是天然艺术品的争论。笔者原以为,奇石是天然艺术品这个命题,勿论其真伪,似乎已尘埃落定。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不认同这一观点的少数人,时不时、久不久就会提出异议并进行抗争,就是不可否认的明证。现在回头看,当初制定《观赏石鉴评》国家标准时,对观赏石所下的定义,是缺乏深思熟虑的,显得不够慎重也不见得科学。

这从一个正面,反映出当代赏石理论的不健全和不严谨。已故美学大师王朝闻先生当年跨界打假,否认奇石是艺术品,令赏石界极为抵触,当时曾有过激烈的辩论。但最终结果,却以大师的某种妥协,让赏石界挽回些颜面。从此,奇石是天然艺术品的观点,随着大张旗鼓的宣传引导,慢慢深入人心,获得广泛认同,并逐渐成为赏石界多数人的共识。对此,大师在天之灵,不知作何感想?!

多年前,笔者曾拜读过赏石理论家马鸿斌先生与王朝闻先生早在1991年的往来信函。时年不满28岁,在赏石理论方面初出茅庐的马鸿斌先生,持正方观点(认为奇石是天然艺术品),以晚学身份向年届82岁高龄,持反方观点的美学泰斗王朝闻先生,诚心请教奇石的艺术性和奇石的属性问题。两人通过书信,对此进行过深入细致的专题讨论,双方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彬彬有礼的学者风范,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也由此可见,赏石界和美学界对奇石属性的研讨,可以追溯到很多年前。

二、自相矛盾的赏石理念

在奇石属性这个问题上,广大石友被“奇石是天然艺术品”这一谬称误导了很多年,至今浑然不察。众所周知,人们的赏石活动,最值得称道的一个追求,就是崇尚自然和返璞归真。而实际上,人们却把大自然的杰作,以人之匠心技艺来审视,对其评头品足甚至削足适履,并让其披上华丽的艺术外衣。赏石人在思想上的言不由衷和在行为上的南辕北辙,令人啼笑皆非!这种前后自相矛盾的赏石理念,折射出某些主导赏石事业和主攻艺术品市场的人,在貌似崇尚自然的后面,掩盖着一种世俗心理和功利冲动。

奇石是天然艺术品这一认识,有悖于人们赏石的本源意义,是主观罔顾客观的一种武断,像感性丰满而理性骨感的一方写照,在追求目的上有醉翁之意不在酒之嫌。当崇尚自然之初心,跌落到滚滚红尘中,初心的追求何在?追求的意义又何在?自然和艺术,这对事物并不复杂,也不深奥,人们之所以不得正果,源于精神上的空虚和内心的极度浮躁。

三、自然与艺术,孰更高大上

自然形态,不以人们意念而存在,不为人们意志所改变。奇石作为一种自然物,从其生成到被人发现,状态是稳定的,客观上并没有因人的介入而有任何改变。人们通过主观意愿,把奇石收编为艺术品,是对自然的藐视和不尊。由于世俗观念的驱使,在人们潜意识里,大自然景观及其构成是司空见惯和唾手可得的;而对于艺术,却视之为不同凡响和彰显高雅的象征。这种认识上的偏移和追求上的偏爱,是造成主、客观不相符的重要根源。

奇美的石头和奇美的自然风光,本质上是一样的,同属一类事物。人们不应另有所图,把奇石单独区分开来,并在其上赋予人文意识和要素,贪天之功据为己有。在科学上,这也是违反分类学原则的。艺术是人类的才艺和技术,其赖以存在的土壤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艺术品是艺术的产物,完全出自于人类自身。把天然的奇美石头,与人为艺术品划上等号,显然不是人们不懂常识,而是另有需求甚至有所图谋。这种需求和图谋,事实上颠倒和扭曲了赏石本源意义下的价值取向,让自然向艺术看齐,让艺术为自然代言,甚至把艺术凌驾于自然之上,结果使本为高大上的奇石沦为司空见惯的艺术品。

四、奇石究竟是什么

对于那些人见人称奇、人见人叹美的天然石头,无需冠以艺术品之称,随意摆放着,同样会人见人爱。这是什么魅力?是自然造化的魅力,是鬼斧神工的魅力,是可遇不可求的魅力。

天然奇美的石头,按照科学分类,它们究竟属于什么?在赏石界确应有个严谨准确的名称。从本文第二章所做的分析来看,称其为天然艺术品,在赏石理念上是矛盾的,在事物本质上是相悖的。就算从顾名思义的常识看,哪里有什么天然的艺术品?!无论人们如何绞尽脑汁来偷换概念和巧立名目,两者都不可能混为一谈,否则就是自欺欺人。

天然奇美的石头,如同峻美蜿蜒的山川河流、万紫千红的花草树木、壮阔宁静的海洋湖泊、七色迷人的彩虹霞光、变幻莫测的极地风光等自然景观。这些自然景观的差异,只是存在形式和存在时间有所不同,但本质上是一样的。所以,天然奇美的石头,实质上就是一种存在形式独特,存在时间久远,又恰好契合某个特定人群审美喜好的自然景观。赏石界要为其命名,应称之为“天然观赏石”更为科学恰当。这个名称,一来没有偏离其本质特征;二又照顾到现实的名称规范;三还可从名称上直观其用途。至于其他用于观赏的石头,包括以天然观赏石为原材料,施加了不同程度人文要素的石艺作品,应统称为“艺术观赏石”。这种名称上的区别,可使两者在天然性和人为性上,形成鲜明的对比,有一明确的界定,减少无谓的争议。

五、聪明反被聪明误

人们之所以要为赏石在事物归属上寻求一块栖息地,不外出于两种考虑:一是为了名义,即在事物分类上,须在社会上有个公认地位;二是为了利益,意欲给奇石披上华丽的艺术外衣,谋求堂而皇之进入艺术品市场。

奇石作为自然物,本不属于艺术品,却非要充当艺术品。在流通和收藏领域,赏石界放着自然物本为高大上(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龙头不做,却甘愿与艺术品为伍去充当蛇尾。意在以同一身份进入艺术品市场,此举无异于与虎谋皮。综观当下主流艺术品市场,有哪个会接受和欢迎当代奇石以艺术品身份进入?这就是尴尬的现实。当初的一厢情愿,还以为是上策,结果呢?聪明反被聪明误。可见,理想虽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无论从实事求是的要求看,还是从标新立异的策略看,天然观赏石都无需以艺术品身份出现,而应以自然物身份向世人推介和昭示。以此理念为主导,相信赏石界坚持不懈的努力,定会在社会认同上,收获意想不到的奇效。尤其是那些人见人称奇,人见人叹美的天然观赏石,在唯美性、永久性和稀缺性方面,显然是传统和当代的艺术品难以比肩的。赏石界在奇石属性上选择的定义不同,市场对此所做的反应也会截然不同。一旦流通领域和收藏界真正认识到,天然观赏石的自然属性和珍贵特质,赏石人一直以来孜孜追求的“亿元天价石”,可以乐观地说,未来在市场上还真的不是梦。

六、赏石追求和赏石艺术

从赏石的本源意义看,赏石的主旨行为,应是对情怀和感悟的追求,其次才是对艺术的追求。主张奇石是天然艺术品,是赏石人缺乏自信的表现,是对赏石初心不笃定的表露。赏石行为从根本上是有别于艺术行为的,对此,赏石人需要客观的认识,需要明确的界线,需要坚定的信念。

在赏石上,提出发现也是一门艺术,同样是值得商榷的。其难以自圆其说之处在于,把人的主观或客观认识,直接等同于艺术。按此逻辑,数以亿计的游客和观众,皆可因在景点和媒体上频频发现各种美感,而不断成就某门艺术!艺术概念被如此滥用,已严重有违常识。而逻辑的混乱,又导致思想的混乱;思想的混乱,又造成认识的混乱。

纠正“奇石是天然艺术品”这一谬误,并不否定赏石活动存在艺术行为这一客观事实。对于天然观赏石,人们不能对石施艺,只能借石施艺。那些执着追求艺术而非追求情怀感悟的赏石行为,可以赋予天然观赏石不同的人文要素,使其成为自身追求或市场认可的石艺作品。客观来看,天然观赏石中的大部分,将会通过这种途径和方式进入流通和收藏领域。故有着丰富实践的赏石家,把天然观赏石视为低级原材料,应该是基于这种认识。

七、结语

每门学科都应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基础理论的完善与否、客观与否、正确与否和准确与否,关系到这门学科的发展进步。赏石也是一门学科。如果这门学科连最基本的定义和概念都经不起推敲,就不可避免出现无休止的争论,在发展上就必然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但凡存在不实之词,不明之理和不智之举,终究会被推翻。

弘扬和繁荣赏石文化,促进和推动赏石事业进步,不能靠投机取巧,更不应弄虚作假,而要脚踏实地,坚持实事求是。在赏石理论上,必须甄别和纠正存在的谬误,完善和构建严谨系统的理论体系;在赏石实践上,要注意正确引导和帮助广大石友,对赏石的意义、真谛和追求,有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而不是相反。

本文作者:张一兵
《石界》特约撰稿人

图片引用自国石网,图文无关
文章由作者授权石界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如有异议等与石界微信平台无关


热门文章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1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11 科普小知识
客服在线